2023年底,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21.8%。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53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36万人。
1、新局:中国养老产业的新机遇
庞大的老年人群催生了巨大的银发市场。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显示,2021年我国银发市场大概在10万亿元规模,且还在持续增长:我国老年人人均年消费年复合增速约9.4%,超过了一般行业的增长速度。按这样的预期来计算,2025年,我国老年人人均消费为2.5万元,到2030年则增至3.9万元。
而据工信部数据,到2030年,国内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未来中国养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政策也在支持和助推这一趋势。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人口发展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政策,养老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将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同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要求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2022年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老龄事业整体目标是,到2025年,老年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老年健康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善,老年人健康需求得到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健康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十九届五中全会就首次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面对养老这个万亿级市场大风口,众多企业竞相入局。
这里面,既包括了房地产企业、保险公司和医药企业,也囊括了科技巨头、创新企业等。以房企为例,就有万科、保利、远洋、绿城等逾30家企业在此布局。
除此之外,腾讯、阿里、美的、善诊、淮景医疗、天与养老等科技巨头或创新企业也从金融支付、智慧养老、智能硬件、养老机构等角度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2、困局:养老产业“有需求、没市场”
目前中国养老市场的一个典型问题是“有需求、没市场”。
一方面,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产业前景看好。另一方面,虽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却难以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究其根本仍是供给与需求的错位。
“今年开始,中国婴儿潮出生的人口进入大规模退休年龄,这意味着今后三十年,中国老龄化将持续加速并维持一个庞大规模。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激增,养老服务需求在未来三十年会高速增长。”上海管理科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王方华说,可眼下,中国养老市场的一个典型观点是“有需求、没市场”,即庞大的需求尚未形成现实的购买力。
“如果从养老市场的购买力、购买的销售总量来看,这个观点是成立的,我们的养老市场还未真正形成。”王方华说,整体来看,相比于花钱买享受,出生于1960年前人群的消费观念更保守,他们更乐于“捂住”口袋里的钱,为孙辈的需求“买单”。
“整体来看,老年群体的支付能力有一定限制。此外,相比于花钱买享受,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更保守,他们更乐于捂住口袋里的钱。”锦欣福星康养集团CEO晏云说,目前养老市场最大的矛盾就是有需求,但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又低。
在居家康养服务提供商颐家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振涛看来,首先还是需要做到真正洞察老年群体的需求,并且能够精准得匹配服务。“这是一个需求与供给的问题,并不是养老机构达到一定数量就能解决问题。”“第一个层面来看,整个行业里的从业机构有没有能力了解老人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或产品方案;第二层是养老机构是以线下为主,那这个就存在是否拥有规模化复制的能力。”王振涛进一步指出。
现阶段,我国“银发经济”福利色彩仍十分浓厚,尚未形成有效的商业盈利模式,这与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产业供给侧等多种因素相关。而在未来,当70后、80后甚至90后老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将更积极——舍得为物有所值的养老服务花钱。
3、破局:需多元主体形成合力
我国的养老模式可细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记者注:即养老院)三类。我国的老年人则大多为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了“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养老业知名学者、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丹星指出,养老产业最基本的底层逻辑是服务。老人的生活需求,从医院、到养老机构、到社区,然后回到家,这是个循环的过程,没有一个人的需求可以只限定在一个场所,所以,将来养老行业的趋势是打破所有物理空间的概念,以客户为中心,客户需求在哪,服务就需要跟到哪。
“以客户为中心,以老人和家庭为中心提供全流程、全时空的服务,如果谁能够做到这点,就一定能成为行业的领军者。其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打破孤岛,将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的信息打通,将整个流程形成闭环。”乌丹星说。
对此观点,锦欣福星康养集团CEO晏云也表示认同。他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养老行业会涌现很少一部分头部企业,而这些企业应该具备两个方面:一是规模足够大,床位足够多;二就是符合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发展模式。
全球领先的健康养老服务企业纳塔力(Natali)中国CEO朱玉芸,从国外养老行业的经验出发,她认为大力发展第三支柱也同样重要,“就是一定要把商业养老、多元化支付发展起来,否则养老的钱不可持续的话,整个产业也很难有效推进。”
破局“中国式”养老,需要多元责任主体应发挥合力。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中国式”养老特点之一“以家庭为核心”,在如今家庭功能逐步弱化,少子化、家庭成员分散,独居老人数量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养老产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弥补这一问题:
第一,家庭是我国养老体系构建的基础,企业可以从多方面为家庭养老助力,一是搭建居家上门服务模式,二是改善家庭内的物理环境,比如推动适老化器具和无障碍设施的研发应用。
第二,以社区为中心的相关养老服务模式的建立也很有必要,比如助浴、助医以及助餐等,都是需要市场力量参与并发力。
第三,推动各种养老金融产品的创新,为未来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确保晚年生活。
第四,虚拟环境的适老化改造。随着科技和经济水平的发展,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也日益凸显,养老企业在设计相应产品时可以致力于打造老年友好环境,完成虚拟环境的适老化改造。
点击文末链接,马上查询更多浙江公办康复医院、老年医院、养老院信息
浙江省内公办康复中心/康复科/康复医院介绍
浙江省内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
浙江省内护理院、养老院
康复养老咨询服务热线:0571-88517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