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总说去‘上班’,走丢好几次了,我们全家又担心又着急?”近日,杭州文新橡树医康养服务中心收到一位焦急的女儿求助,她的父亲80岁,是位老厂长,患有认知障碍,近段时间,每天一早就夹着公文包,说要去厂里上班。
为解决“老厂长”这样的认知障碍老人照护问题,2022年的省政府民生实事将“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6000张”列入其中。文新橡树医康养服务中心内设有40张。实际上,中心可以容纳的认知症老人不止这些。
据了解,中心由橡树医院负责运营,医院一直专注认知障碍老人的治疗、康复与照护。中心内设的照护之家院长宋小青介绍,自去年11月起,中心在三楼打造认知障碍照护专区,设计床位47张;二楼病区也进行了重新装修,建有53张床位,目前已入住44位老人,其中大多数为认知障碍老人。
认知障碍照护专区长什么样?专家力量配备如何?记者来到这家全省最早完成的专区一探究竟。
走进照护之家映入眼帘的情景
病区主任做院长 很专业很安心
服务中心内设照护之家、认知障碍专区、医疗诊所、残疾人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等。在二楼的疗养区,记者见到了刚入住不久的86岁李爷爷。
“当时看到宋院长在查房,我就决定住了。”李爷爷的老伴2017年得了认知症后,在橡树医院住了5年,宋小青就是当时老伴所住的病区主任。去年老伴过世后,李爷爷一个人住着格外冷清,今年又不小心摔伤了脚,听说文新街道这边新开了医康养服务中心,就来看看,正碰上了宋小青在查房,他立刻决定住下。
宋小青此前是杭州橡树医院病区主任,从事老年病医疗、康复等工作多年,有扎实的医学专业功底。她告诉记者,除了今年投入运营的三楼认知障碍照护专区,中心内的其他楼层已经几乎住满,老人中半数以上为认知症患者。
认知症就像是一个记忆的“小偷”,让人渐渐忘记家在哪里、忘记了如何言语、甚至忘记了自己是谁,因此,认知症患者尤其需要专业、细心、个性化的医疗康复服务。中心采用医疗、康复、护理、陪护、营养“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医疗保障、康复训练、优质护理、生活照护、健康饮食等全方位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主任医师沈鉴清每周二、四来照护之家查房
据了解,中心的医护人员都来自橡树医院的专业团队。院内的省级精神科专家医疗护理团队也会定期过来,为刚入住老人开展综合评估、病情诊断,巡查病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等。此外,护理院长冯怡带领专业社工每天也会带领工作人员组织老人开展丰富多彩的认知训练课程。
医生、护士、护理员随时在身边,老人们都表示很安心。
运用色彩来“导航” 辨识空间更容易
走进三楼认知障碍照护专区,仿佛走进了彩色的幼儿园,斑斓却不杂乱:铺着草绿色格子布的桌面上摆放着手工玩具,米黄色的墙上挂着五颜六色的画,分散在大厅两侧的原木墙柜里放着可爱的玩偶,大厅两端是米灰色的皮沙发,看起来柔软舒适。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玩具、图画、玩偶都是用于认知症治疗的,丰富的色彩也是治疗的一部分。
“我们运用色彩对比,帮助认知症老人对空间进行辨识,同时也舒缓他们的情绪。”宋小青介绍,比如房间入口的墙面涂有薄荷绿色块,突出居室入口;卧室墙面采用米黄、薄荷绿相搭配,给老人明亮、温馨的感觉,有助于放松心情;房间里的床单、被套颜色有所区分,帮助老人辨认自己的房间和床铺;甚至厕所里的马桶坐垫上也贴了蓝色的皮圈子,帮助重度认知症患者找到位置。
同时,专区采用了居家型布置,个性化设置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怀旧场景。如在床头柜摆放老人自己的物品或照片,在客厅一角设立“记忆角”,展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杭州火车站、浙江展览馆、古运河桥等照片,唤起老人记忆。
“在院患者大多是三四十年代出生的杭州本地老人,这些他们曾经去过的地方、使用过的旧物品,可以帮助他们找回当年那份美好的记忆,有利于延缓病情发展。”宋小青说。
老人一出房门 就能参与集体活动
除了色彩醒目,专区中间还设置了贯穿两端的大客厅(即公共活动区域)。宋小青告诉记者,这个大客厅的设计是从日本“取经”的。
“每一个房间的门都在大客厅的两边,老人一打开房门,就到了客厅,可以促使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对外开放后,专区每天上午都会安排丰富的活动,比如手指操、手工、画画、唱歌、感官游戏等,音乐一播放,老人就会到门口来张望,走出房门,加入集体活动。
护理院长冯怡指导专业社工们每天在大厅组织老人开展各类认知训练活动
围绕大客厅边缘,地上铺了一条原木色的回转跑道,一圈大约200米,供老人在室内开展活动,练习走路,缓解情绪。为了增加趣味性,跑道上还将贴一些“站台”标志。这样老人在行走时,护理员可以更清晰地鼓励大家:“我们目前在吴山广场站,下一站就胜利了!”
“认知障碍照护专区最重要的莫过于给老人专业的治疗和照护。”宋小青说,每周橡树医院的认知症专家都会来巡诊,如遇到老人突发的病情变化,可及时提供医疗急救服务,快速转入橡树医院,让老人得到专业的诊治。
文章来源于今日的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