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二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89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康复科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浙大二院康复医学科完成了传统康复向现代康复的转型,已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康复学科,涵盖所有康复领域,包括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心肺康复、重症康复、移植康复、儿童康复、加速外科康复和传统医学康复等。其中,骨科与康复医学相辅相成,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手术效果,尤其是围手术阶段进行康复治疗疗效显著,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康复的缺乏往往引起骨科术后患者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步态异常、生活能力降低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骨科康复一体化可以解决患者术后康复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术后患者的满意度。
骨科康复一体化在骨科和康复科的领导的支持下形成,在原有的中医骨伤科基础上加上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目前形成以周游、宋红云领衔的由3名康复医生,4名康复治疗师组成的康复团队,分别致力于关节、运动医学、创伤、脊柱、骨肿瘤、足踝等多个骨科亚专科,进行围手术期康复工作并使得康复治疗全覆盖,保证术后患者能够得到专业的康复指导,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响应了浙大二院倡导的快速康复外科及效率医疗的倡导。
临床
关节外科康复治疗组保证了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在术后第二天下地行走,为完成48小时日间髋关节置换术的快速康复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进一步配合骨科推进48小时日间膝关节置换术快速康复管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24小时内下地
脊柱康复治疗组能够完成各种复杂手术如脊柱侧弯矫形术、寰枢椎融合,CLIF,后路截骨矫形,枕颈融合,颈椎后路单开门等术后康复指导,促进患者心肺、运动、二便及神经肌肉等功能的全面恢复。此外,还可以进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康复筛查与康复治疗,个性化地制定康复方案。
脊柱围手术期肌肉功能评估及步态分析
骨肿瘤康复治疗组早期介入股骨大段髋置换、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半骨盆置换、全椎体置换等复杂骨肿瘤术后,在缓解症状同时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维护患者的生命尊严。
股骨大段髋置换术后第5天坐起及行走训练
创伤康复治疗组能够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指导,大幅度降低了患者术后关节僵硬的发病率及减少整体的康复诊疗费用,提高骨科手术效果。
骨折术后早期介入
运动康复治疗组践行重返社会、重返运动的理念,可以根据运动损伤的情况、生物力学特征、组织修复时间因人而异制定康复处方。针对骨科术后常见并发症,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治疗:
疼痛:进行低频治疗、中频治疗、短波等高频治疗、温热电脉冲治疗、干扰波治疗、激光等物理因子治疗;
关节僵硬:运用国际先进的Kaltenborn、 Mulligan关节松动技术完成了肩、肘、膝、踝等术后各个部位难治关节的僵硬治疗,推行无痛康复理念;
肌肉萎缩: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生物反馈、难治性肌肉萎缩进行经颅磁刺激等治疗等;
步态异常及运动损伤:运用Noraxon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及运动捕捉系统,可精准采集测试者行走或跑步的时空数据,可进行运动动作分析;
肌骨超声:评估肌肉骨骼系统的相关疾病,并开展超声引导下的注射治疗;
肘关节僵硬关节松解操作
肩关节僵硬关节松解操作
重返运动评估
超声引导下的注射治疗
教学
康复医学专业基地从成立起,骨科康复小组每周进行小组学习,每月进行工作汇报,每季度进行各专业领域的讨论与交流。采用新的教学形式设置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维度的课程。包括TBL教学查房、CBL的疑难病例讨论、角色互换的治疗师课堂以及MDT讨论等,其中角色互换的治疗师讲课大大的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独挡一面。
科研
骨科康复专科团队先后获得浙江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1项,参与重大研究项目1项,发表SCI文章10篇,核心期刊文章20余篇,参与《骨科术后康复》的编译工作。此外,团队也正在致力于骨科康复的人工智能工作平台等创新工作。通过以上研究的积累,与浙二骨科团队的深入合作,借助浙江大学的优秀科研平台,我们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科研成果产出,更好的服务临床。
我们的团队
联系我们
康复门诊:周一至周六
周游主任专家门诊:
周一 上午 滨江院区
周三 上午 解放院区
运动康复专科:
周一、二下午 滨江院区
周一至周五 解放院区
周一、三、五上午 城东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