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科车祸后脊髓损伤康复案例:机器人帮瘫痪小伙子重新站起来!

    发布时间:2022-03-30 22:18:00    点击次数:

10月中旬,小涛(化名)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康复医学科病房里度过了自己25岁的生日,他在这里已经康复治疗两年了。

每天早上,妈妈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小涛到康复治疗室,一天的治疗就此开始。

图片来自摄图网

治疗室内,大多是老年人,脑梗的、脑出血的,像小涛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多见。

一觉醒来,他不能动了

从躺在床上无法动弹到可以坐起来,小涛用了快半年的时间。“第一次在病床上坐起来,我特别激动,对我妈说:我能看到对面墙上的钟了!”小涛因为兴奋而不住流泪,妈妈方丽(化名)的心里则五味杂陈。

两年前,小涛在高速上遭遇车祸,坐在副驾驶的他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脊髓损伤、全身多处骨折,他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了6个小时的手术。

脊髓损伤的部位靠近颈椎位置,这导致小涛胸部以下部位丧失知觉,不能动弹。

出事之前的小涛,在杭州一家公司上班。他毕业后没多久就来到杭州,父母也都在这边工作。小涛身高180多厘米,阳光帅气,性格开朗,还喜欢打篮球踢足球。“我以前好好的一个人,一觉醒来只能躺在床上,只有胳膊能动,连手指头都动不了,这种反差……”

医生告诉方丽:努力康复,小涛有一半的机会可以坐起来,起码能依靠轮椅出行。“完全接受不了,我一个活蹦乱跳的儿子……”方丽很伤心。

他第一次“站立”妈妈哭到不能自已

转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后,小涛开始了漫长的康复治疗。方丽辞去了工作,全职照顾儿子,吃住都在这里。“最开始,他什么都不能做,挠个痒、抠个鼻子,都需要我来。”

针灸、推拿、器械……小涛每天的治疗从早上到下午,满满的一天。抬手、抬脚,一次治疗下来,他通常满头是汗。

“刚来时,我坐不起来,一直身,就天旋地转,有几次,头晕到昏了过去。”四五个月后他才学会了坐:这个过程很艰难,从最初的只能将病床摇起到30度,到借助外力坐直身体,再到自己独立坐起。这让他感觉终于看到了希望。

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小涛都陷入绝望,甚至有了极端的念头。妈妈也经常躲到楼道里哭。治疗过程中,小涛时不时会情绪失控,对着妈妈大声喊叫,“就是控制不住地要暴躁,特别是天气不好的时候,最容易发火,心情很差很差。”但其实,对小涛来说,父母也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今年9月,他开始尝试用新到的下肢康复机器人练习康复。“这个机器人可以帮助下肢瘫痪的患者站立,模拟走路的姿势,让双腿找到走路的感觉,除了锻炼下肢肌力,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小涛的主治医生李婷说。

下肢康复机器人

小涛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站立”起来的情景。

那天,妈妈和两位护工、一位医生合力将他固定在机器上,在机器的带动下,他双脚前后踏步,“虽然双腿用不上力,但脚底有踏地的感觉。”对小涛来说,这是久违的感觉。

一旁的妈妈哭到不能自已,她仿佛看到儿子又可以走路了。

他在病床上喊给我穿鞋,我要走路

35岁的杨健(化名)和小涛在同一个病房。第一次借助下肢康复机器人站立起来时,他大声感叹道,“我已经8个月没有感受过什么是走路了!”

患者使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资料图)

去年年底,他在工地上工作时从高空坠落,头部、脊髓等全身多处损伤。

和小涛一样,很长一段时间,杨健都只能躺在床上。“但他一直不相信自己不能动了,很多次都在床上喊:给我穿鞋,我要下去,我要走路。”杨健的妻子说。

今年1月,他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

“他康复锻炼非常积极,也很有自信。”杨健的主治医生吴燕飞说。

和小涛相比,杨健的康复速度的确要快很多,他在床上躺了两三个月后,经过一系列康复治疗,可以慢慢坐起来。又过了一周多后,能借助助步器稍稍站立。

“原来只能在床边做康复,站起来后,能到康复治疗室训练。”他体会到了站的感觉,但对于走,还无能为力。

“使用那个机器人,是我受伤后第一次‘走路’。”杨健形容那种感觉非常美妙:双腿的肌力依旧不够,但在机器的带动下能摆动双脚,“感觉自己能走路了。这和用其他器械做康复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杨健的信心由此更加倍增。

“医生说,他应该可以恢复到坐轮椅,或者借助拐杖行走。但是他不满意,说肯定能自己走。”说起丈夫的执拗,杨健的妻子忍不住笑了,“刚知道自己不能动的那段时间,他可是每天都躲在被子里哭。”

康复期间,妻子一直陪着杨健,她成了他的依靠。“我妻子挺辛苦的。”无论回答什么问题,杨健都习惯性地先抬头看看妻子,“是不是这样的?我有点记不清了。”

对杨健的妻子来说,最黑暗的时候已经扛了过去,“他刚出事时,昏迷了很久,那个时候甚至觉得保命都是个大问题。”一年时间快到了,杨健不仅能坐,还做到了站立,甚至行走。

虽然很累但他从没想过放弃

一天天的康复中,小涛的情况也在好转:他的双手从最初的不能动,到手指可以微微弯曲,能滑动手机屏幕;扶着床沿能够略微站立……

康复治疗之外,方丽每天给儿子按摩,没有排到训练时,她也会督促儿子到康复治疗室自己运动……

杨健的情况则更乐观,他能自己借助助步器在病房走廊里走上十多米,能自己半蹲持续几分钟,“我没想到会这么快。”

杨健每天的训练从早上开始持续到下午,很累,但他从没想过放弃。“这里的医生对我也很上心,特别是吴医生,隔一段时间就会根据情况给我调整训练方案。”

“我对医生说,你一定要帮帮我,我要恢复到能开车的程度。”杨健开玩笑似的向医生“提要求”,这种乐观感染着他的妻子。

而小涛的心情也随着肢体的康复在一天天变好,“我原来觉得不能接受自己坐在轮椅上,现在我的目标是:我起身时,只要我爸妈中的一人在旁边帮忙就可以。”

医生曾经对他说,不要心急,康复需要漫长的过程,那个时候,他还觉得崩溃。渐渐地,他试着接受现实:从躺到坐立,他花了快半年;手指从不能动弹到能活动,又是半年。

沮丧来袭时,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自我安慰,“最差也差不过现在,医生都说,坚持康复,我就有希望,那么,拼就是了。”

康复医学科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是省内综合医院中建科最早、人才最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仪器先进的康复医学科之一,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拥有世界先进的双下肢康复机器人、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仪、基于主动想象的上肢运动康复系统、功能性近红外波谱成像、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虚拟情景互动康复训练系统、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等一系列先进康复仪器。科室以神经康复和骨关节康复为主攻方向,近年来开展心肺康复,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率先在国内开展生物反馈技术,神经促通技术,关节本体促进技术,异常步态的酚阻滞技术,减重步态训练,失语、失认、失用症的电脑辅助诊断与治疗技术,认知障碍的高级脑功能训练技术,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微创造瘘等。

电话咨询
声明:杭州康复养老平台(智慧康养),提供杭州公立康复中心、杭州康复医院、杭州养老院查询服务,分享康复养老干货,本平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分享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
浙ICP备19013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