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偏瘫到自如行走,她如何在康复科复建
国庆节后,也是徐阿姨要出院的日子,她高兴的拉着医生的手说:“我终于可以给自己“放假”了,康复科的这三个月,我是一刻也不敢松懈。刚开始我左边手脚软绵绵的一点也不能动,吓坏我了,还好你们鼓励我,帮助我训练,真想不到我还能自己再次走起来!感谢病区所有的医护人员对我的帮助!”
(徐阿姨出院前与脑血管意外康复病区医护人员合影)
入院评估
3个月前,徐阿姨夜间起床上厕所突发左边手脚没力气,走不稳路,讲话也不清楚。被家人急送医院,查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血肿。保守治疗11天后颅内出血稳定了,但是肢体功能还是没完全好起来,仍然只能躺在床上。徐老女儿找到了叶祥明主任,详细了解病情后,叶主任安排徐阿姨马上住进了脑血管意外康复病区。
入院后病区医疗组长叶青副主任医师带领医护团队,对徐老进行了全面评估。徐老的认知、言语、吞咽等功能影响不严重,但由于损伤位置在基底节区,运动功能受损明显,左侧肢体brunnstrom分期:Ⅱ-Ⅱ-Ⅲ。仍处于较早期的恢复阶段,且坐立位平衡尚未建立,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
入院时患者和家属非常担心:“偏瘫了还能好起来吗?需要多久才能再走起路来?”叶主任解释道:“偏瘫患者的康复情况因人而异,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偏瘫的严重程度以及康复治疗的及时性和效果。一般来说,偏瘫患者在发病后的两周到三个月内是康复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内,患者和家属需要保持耐心和积极的态度,配合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这样一定可以显著善偏瘫状态。我们也会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个性化康复训练
患者左侧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只有2-3级,治疗师首先通过床上活动训练,包括Bobath握手、翻身训练、桥式运动等,逐步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同时使用经颅磁治疗、经颅直流电治疗促进大脑皮层神经可塑性和功能恢复,针灸、电疗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肌肉功能,踩车训练增强下肢力量和耐力,滚筒训练改善上肢关节活动度、诱发分离动作等。经过3周的训练,患者明显感受到手的活动开始变得听话,可以控制抬起、屈伸,下肢力量也逐渐增强,能够自己站稳。但是还存在的问题是手指仍不够灵活,步伐也迈不开。
根据徐阿姨的这种情况,康复治疗师调整了以下治疗:
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通过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进行抓握练习,使用筷子夹取小物体、橡皮经抗阻下手指屈伸改善手指协调性,进行系鞋带、扣纽扣等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改善精细功能,进行书写练习,增强手部控制力等,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手指的灵活性和力量。患者现在左手精细功能恢复良好,可以独立完成进食、如厕、洗漱等日常活动。
(患者出院前手部功能恢复情况)
下肢力量和分离动作训练
通过步态训练、平衡训练和抗阻训练,逐步增强患者的下肢力量。患者在辅助下开始尝试行走,虽然步态不太美观,但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步行任务。由于患者存在踝关节背屈差,治疗师特别设计了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包括踝关节的被动和主动拉伸、踝关节背屈的抗阻训练、踝足机器人训练等。随着训练的进行,患者的踝关节背屈能力逐渐改善,原本要带踝足矫形器才能走路,现在已经完全脱掉矫形器自己行走,步态也逐渐变得更加自然。
出院评估
经过3个月的康复,徐阿姨的左侧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已达到Ⅴ-Ⅴ-Ⅴ期,Barthel指数评分达85分,回家生活自理基本没有问题。
上下楼梯
(患者出院前评估:肢体活动恢复良好)
徐阿姨出院前分享经验道:“刚开始来康复的时候我也碰到了许多困难,比如疼痛、疲劳、心情不好等,后来我慢慢适应了训练,感受到我的身体一天天变好,一点点进步,这种成就感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多亏了康复科医生的专业指导,他们布置的每一项任务我都会认真完成,也让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希望有更多的病友像我一样,能笑着从康复科走回家!”
点击文末链接,马上查询更多浙江公办康复医院、老年医院、养老院信息
浙江省内公办康复中心/康复科/康复医院介绍
浙江省内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
浙江省内护理院、养老院
康复养老咨询服务热线:0571-88517059